
汉斯走了,这位瑞士籍老人把生命定格在了80岁,昨天上午,老人的葬礼在郑州殡仪馆举行,大河报记者全程参与,实录葬礼。
汉斯没走,他的骨灰将永远留在中国。这位在英国工作生活了40多年的老人,因与中国郑州留学生宋扬的偶遇而结下不解之缘。两个人在英国相依为命8年后,宋扬学成归国,并将汉斯带回中国,精心奉养6年,履行这份跨越近万公里的“养老送终”承诺。
不眠之夜
宋扬母亲哽咽着说,“比秀秀更可怜的是扬扬,他像掉了魂似的”
昨天凌晨3点,宋扬仍毫无睡意。从14日下午到凌晨,宋扬一直忙碌着,下午在郑州卫校办公室打了半天电话,“刚接到瑞士大使馆员工的公告,明天可以火化,太急了,什么都没筹备”,体态较胖的宋扬一急起来讲话就有的喘。
写悼词,宋扬一直进入不了状况,秀秀一个劲在叫,它一会儿跑到汉斯的床上,一会儿跑到阳台上。秀秀是一条小狗的名字,是宋扬特意买来伴随汉斯的,“6年了,它每天晚上都卧在汉斯枕头边,这几天找不到汉斯了,它不停地叫”,正帮着整理汉斯遗物的宋扬母亲哽咽着说,“比秀秀更可怜的是扬扬(宋扬乳名),他像掉了魂似的”。
整理遗物
房间内,干干净净的床铺依然,床边一米多高的英文杂志还在,但在这里生活了6年的汉斯却已不在。
15日凌晨6时,郑州的天尚未放亮,一夜未眠的宋扬眼睛血红。听到动静,秀秀从汉斯的枕头上跳下,狂吠着跑到客厅,宋扬的老婆也起床了,她正整理东西筹备与老公一块去参加汉斯的葬礼。
宋扬爸爸妈妈也早已起床,一家人开始整理汉斯的遗物。厨房内,还有成箱的红酒,那是特意为汉斯储备的;阳台上,还有没拆封的各种药物,那是汉斯没用完的;房间电视机内,还有几百部英文电影,那是宋扬为汉斯下载的。
这是农业路一处高层住宅小区的14楼,四室两厅,一间朝阳的房间是是汉斯的。房间内,干干净净的床铺依然,床边一米多高的英文杂志还在,但在这里生活了6年的汉斯却一个人去了殡仪馆,这天,是他下葬的日子。
相依为命
在英国一晃就是8年,宋扬与汉斯一直“你帮助我,我帮你”
1999年,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到英国留学。为省钱,只身一人远渡重洋的他与同学合住一块。“就一小间房,只能放一张床,我晚上就睡在地毯上”,宋扬回忆说。
到英国的第三天,宋扬本要乘地铁去伦敦东边看住所,却阴差阳错地坐错车到达了伦敦西郊的泰晤士河畔。也就在这里,他偶遇了提着一大堆东西的汉斯,“我看他岁数那样大,行动又不便捷,就过去帮他”,令宋扬意料之外的是,他的这次出手相助,竟使他在英国的生活发生了改变。
1933年出生在瑞士的汉斯,3岁丧母,继母对他又不好,非常小就一个人生活,擦过车,开过夜店,后来辗转到英国定居,并在皇家歌剧院退休。“他一生未娶,孑然一身,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当时,他非常亲切地邀请我到他家做客,并让我在他家住下,他当时一个劲用英语说‘你帮助我,我帮你’。”宋扬说。
那年汉斯66岁,在英国住的是1室1厅的小房屋,为了安排宋扬吃住,汉斯特意又买了一张床与我们的床并在一块,并携带宋扬四处找工作:“他还常常帮我物色学校,补习英语。回到家,一般是我做家务,还帮他按摩。”
一晃就是8年,宋扬在英国与汉斯相依为命,汉斯爱喝酒,加上岁数又大,常会喝醉后昏睡街头,宋扬常常提心吊胆。而汉斯对宋扬也是呵护有加,有一次宋扬出车祸撞掉三颗门牙,汉斯跑前跑后,不只帮他治伤,还帮他打官司索赔。
中国养老
宋扬学成归国,接汉斯到中国,帮他安排手术,还陪他到北京、上海、海南等地游玩。
在英国8年,宋扬一共回国6次,每次都携带汉斯。最初,家人不放心,怕年龄小的宋扬在海外受欺负,劝他一个人租房,离开汉斯。首次返回英国,宋扬的奶奶还特意跟去住了三个月,“扬扬是我一手带大的,他在家什么都不会做,但他不只替汉斯洗衣做饭,天天晚上还帮汉斯脱袜子按摩,我想这孩子一定在海外遭大罪了。可我去了才发现,两个人经济上相互独立,生活上相互照应,汉斯早把扬扬当成了亲人。”奶奶回忆说。
奶奶回来后,家人对汉斯的态度开始转变,每一次宋扬带汉斯回国,家人轮番陪着到北京、上海、海南等地游玩,郑州的名吃,也都让汉斯尝了个遍。
2007年,宋扬学成归国,不放心的他把汉斯托付给一个同学照顾。可短短几个月内,汉斯就瘦了20多公斤,宋扬母亲说:“他总说‘扬,我腿好疼,我要去中国找你’。”宋扬说,那段时间,汉斯的股骨头坏死复发了,急切需要手术,可在英国虽然手术免费,可排队要等好长期,并且手术后要立刻出院,这对于身边无人照料的汉斯来讲,是个大难点。
宋扬去英国把汉斯接到中国,第一安排他去医院手术。“住院一个多月,扬扬陪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,花费6万多元,都是大家出的。”宋扬的父亲说。
过去欢笑
有时宋扬和老婆一块在我们的房间内看电视,汉斯像老孩子儿一样也要过来挤在一块……
早上7点,宋扬一家人携带汉斯的遗物和葬礼所需物品匆匆启程,黑色别克轿车急剧驶往郑州殡仪馆。
路上,宋扬说,老婆是护士,汉斯的护理都是她做的,“从没嫌弃过,也真难为她了。”
汉斯没亲人,来中国后就特别黏宋扬。为便捷照顾汉斯,宋扬把已经定好的医院工作调换到卫校,“虽然收入少了很多,但一年有几个假期,如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汉斯”。
这么多年,宋扬一下班就往家赶,回来就和汉斯一块躺在床上看电视、聊天。有时宋扬和老婆一块在我们的房间内看电视,汉斯像老孩子儿一样也要过来挤在一块,每当这个时候,宋扬就暗示老婆别吭声,怕汉斯自尊心受伤。
前几年,宋扬去北京出差在火车上认识了一所高校的一名外籍女教师,当女教师得知他与汉斯的故事后,接连几个新年都过来与他们一块过,并声称以后老了,也要让宋扬养老送终。但汉斯一听到这类,就看上去非常有“醋意”。
宋扬有了儿子,汉斯也非常高兴,从小就教他说英语,他还会说西班牙语和德语,常常到楼下小区内教孩子们英语,武术节期间,他还帮助做了不少翻译工作,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,会议结束后,市里组织所有参与者去旅游,老人很激动,但上车之前,导游说他年龄太大不可以去,大伙都能看出,汉斯非常失落,“他就像老孩子儿,爱‘吃醋’。但过一会儿就忘了,他爱吃西红柿炒鸡蛋和生菜,我老公就变着法给他做,汉斯来中国没几个月,体重就又增加了30多公斤,但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忽然,唉”!去殡仪馆的路上,宋扬的母亲一边回忆一边抹眼泪。
中式葬礼
瑞士驻华大使馆派人配合宋扬操办汉斯的葬礼,因汉斯在中国生活6年之久,与宋扬一家好似亲人,所以所有均遵宋扬的意愿,按中国的风俗操办。
“没想到,这中间会有这么多感人故事……汉斯如此由中国人养老送终的,据我所知,是第一例”,坐在大河报记者一边的瑞士驻中国大使馆员工胡晓峰说。
前几年,宋扬曾携带汉斯到北京找瑞士驻华大使馆,询问汉斯的退休金及医疗保障,但因为汉斯虽属瑞士国籍,但工作及退休均在英国,再加上他不只无直系亲属,连远房亲戚也非常难联系到,所以,这次北京之行无功而返。
12月2日汉斯过世后,宋扬第三与瑞士驻华大使馆联系,大使馆派来员工配合宋扬操办汉斯的葬礼,因汉斯在中国生活6年之久,与宋扬一家好似亲人,所以所有均遵宋扬的意愿,按中国的风俗操办。
说着说着,殡仪馆近了,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传来,宋扬将车停在一家殡葬品商店门口,十挂鞭,一摞纸,别克车的后备厢内塞得满满当当。
我怕见他
“我怕见他,我想把他美好的一面永远留在脑海中……”宋扬让几个朋友帮忙抬出汉斯。
殡仪馆内也堵车,急不可待的宋扬额头开始冒汗,原定于9点的葬礼还差半个小时,第五厅的门口,汉斯的遗像已经摆上,可他的妆还没有化,要排队。
宋扬让几个朋友帮忙抬出汉斯:“我怕见他,我想把他美好的一面永远留在脑海中,就在他过世的前四天,我还开车拉着他来参加一个朋友爸爸的葬礼,他喜欢坐在副驾驶地方,这6年多,我拉着他参加过好多朋友的聚会,也拉着他去过省内的好多景点。”
“签字!”员工高喊,宋扬跑步过去,在遗体火化单上签字。“你和汉斯是什么关系?”员工问,“亲属,他是我爷爷”,宋扬头也不抬地答。
躲在化妆间的旁边,宋扬表情复杂,既想凑过去帮忙,又不敢上前,走一步,退两步。
生离死别
“汉斯老人是我生命中的一颗流星,忽然到来,又忽然消逝。”宋扬几乎哭着念完他花费一夜写的悼词。
10点,追悼会正式开始。第五厅内,打出了“汉斯先生遗体告别仪式”的红字,“音容笑貌今犹在,懿德高风永世存”的挽联间,汉斯的遗体静静摆设,郑州文明办送来了花圈,郑州卫校的书记李玲宣布告别仪式开始。
胡晓峰代表瑞士大使馆念悼词:“汉斯先生孤身一人,中国河南郑州的宋扬及其家人多年如1日照顾汉斯先生,使汉斯先生在中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,兑现了他对汉斯先生‘养老送终’的承诺,演绎了一段跨越国界的人间真情,宋扬和他的家人,真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,我代表瑞士驻华大使馆对宋扬和他的家人表示感谢,同时也感谢郑州这座有爱的城市,培养和拥有如此品格高尚的市民,让汉斯在中国收成了家的温暖和幸福。”
宋扬已经泣不成声,他几乎是哭着念完他花费一夜书写的悼词:“汉斯老人的忽然离去,使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。我和老人都是普通人,在艰难时刻有缘相识,老人过去关心帮助过我,我有责任照顾他。汉斯老人是我生命中的一颗流星,忽然到来,又忽然消逝。感谢十多年来你对我的关心和信赖,我会永远记得在地铁站里与你相识的那一幕。我需要渐渐面对没你的日子,有一天我也会变老,我会告诉我的子孙,说有一位善良的瑞士老爷爷,他一生漂泊,历尽坎坷,但最后定居在中国,他离开大家不少年了,但他一直活在我的心中。”
香烛缭绕,鞭炮炸响,一杯白酒,瑞士老人汉斯的中国葬礼开始……
一鞠躬,二鞠躬,三鞠躬……
汉斯老人,一路走好。
12时许,宋扬脚步踉跄,走出殡仪馆。副驾驶位上,汉斯常常坐的地方,放着他的骨灰。